产品规格及说明 | |
---|---|
设备品牌:帝龙 | 设备型号:XWOOS-200 |
订购价格:电话/面议 | 交货日期:3~30/工作日 |
加工定制:否 | 类型:UV紫外线灯管 |
产品标签:200替代hoya,uv紫外线灯管,完全替代hoya,ushio紫外线uv灯,点光源uv灯xwoos,200替代hoya200mx点光源 | |
咨询热线:13715339029 | 售后服务:13715339029 |
技术咨询:13715339029 | ![]() |
适用机型:HOYA EXECURE3000/4000
日本USHIO XWOOS-200替代HOYA 200MX UV灯
日本USHIO UXM-Q200DLA替代ANUPS 204灯 UV灯
日本USHIO USH-250DLA替代ANUPS 252灯 UV灯
印刷UV对人体伤害有多大,我是从事印刷行业的有时会印到UV,但听朋友们说UV都是很毒的,我想知道对人体伤害有多大,比如说通常用的4色墨对人也有一点点伤害但不大,UV伤害就比较大有谁能说说个比例出来吗.
最佳回答: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会使焊工患上电光性眼炎(可以治愈)。
虽然紫外线在一年四季都存在,冬季太阳光显得比较温和且北方多雾,但紫外线仅仅比夏天弱约20%,仍然会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等部位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冬季仍需避免紫外线照射。长期紫外线照射最易造成皮肤产生各种色斑。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户外活动时也应涂抹隔离霜或防晒霜。当然,SPF指数在15就足够了。 如果是外出进行滑雪运动或在雪地里长时间停留时,最好还是戴上护眼镜,以防止紫外线和雪地强白光对眼睛的刺激。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线指数,以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北京市气象局提醒人们当紫外线为最弱(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紫外线达到3—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需备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6级时,外出时必须在阴凉处行走;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场地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有伤害性。
UV印刷
一、UV概念
UV 是紫外线的英文(Ultra-Violet Ray)缩写,工业用 UV 光源光谱范围是200nm-450nm,按波段区分为:
UV A:320-400nm
UV B:290-320nm
UV C:200-290nm
UV V:390nm 以上
二、UV固化
UV固化在英文中称UV Curing 或 UV Coating,UV固化是光化学反应,即液态的UV照射可固化材料经印刷或涂布到承印物或工件表面,经UV光线照射实现硬化的过程,UV固化与传统的干燥过程相似,但原理不同,传统的干燥一般借助于涂敷材料中溶剂的挥发而形成硬化,而UV固化交联则无溶剂挥发。
三、UV灯
UV灯为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灯分为弧光放电和辉光放电。
弧光放电灯,其工作原理是:在真空的石英管中加入定量的高纯汞(水银),通过对两端电极提供电压差(压降),产生离子放电,从而产生紫外线辐射。弧光放电灯一般所发紫外线光温度较高,俗称热光紫外线。
辉光放电灯,其工作原理是:在真空的荧光管内壁均匀涂布含有汞成分的薄涂层,通过对两端电极提供电压差(压降),产生离子放电,从而产生紫外线辐射。辉光放电灯一般所发紫外线光温度较低,俗称冷光紫外线。
四、UV灯的强度
UV灯的强度取决于UV灯管的功率密度,一般常用规格有:
40W /cm 即 100W/inch
60W /cm 即 1500W/inch
80W /cm 即 200W/inch
120W /cm 即 300W/inch
160W /cm 即 400W/inch
240W /cm 即 600W/inch
1000W /cm 即 2500W/inch
2000W /cm 即 5000W/inch
五、UV灯管的选用
首先定位所需功率密度和所需固化宽度,计算方法如下:
配套UV灯功率(w)=功率(w/cm)*固化宽度(cm)
六、UV灯具组件的选择
要保证UV灯正常良好工作需保证以下要素:
A.选择匹配的点灯电源
所配套漏磁变压器/电容器要与UV灯所需电压/电流相符,漏磁变压器的额定功率/二次电压/工作电流/绝缘系数/耐压程度和电容器的容量/耐压/可冲放电次数,直接决定了UV灯管的发光效率/稳定性和寿命;
B.适配风机要与UV灯功率吻合:
排风量=150立方米/小时.千瓦*UV灯功率(KW)
注意:不可以用强风对灯管表面送风冷却,否则灯管表面温度过低会造成灯管灭弧熄灯.
C.选择适合的反射罩:
市场上UV灯罩定制的标准灯罩一般分为聚光灯罩和平行光灯罩。
其他答案1:
问题不大。因为量很小
最佳回答:
油墨是目前印刷工业最大的污染源,世界油墨年产量已达300万吨.每年由油墨引起的全球有机挥发物(VOC)污染排放量已达几十万吨.这些有机挥发物,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人们健康.此外,食品,玩具等包装印刷普通油墨中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成分还会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印刷油墨由颜料,连结剂,溶剂,辅助剂组成.其中有机溶剂和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损害严重.油墨中的颜料有两种-无机和有机,两者均不溶於水和其他介质,并具鲜明色泽及稳定性.有些无机颜料含铅,铬,铜,汞等重金属元素,具一定毒性,不能用於印刷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部分有机颜料含合联苯胶,有致癌成分,应严禁使用.有机溶剂可溶解许多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是各种油墨的重要成分,但部分却会损害人体及皮下脂肪,长期接触会令皮肤乾裂,粗糙,如果渗入皮肤或血管,会随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被吸进气管,支气管,肺部或经血管,淋巴管传到其他器官,甚至可能引起肌体慢性中毒.部分油墨有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问题,颜料和染料含致癌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害处.复合包装材料在印刷中要使用大量油墨,有机溶剂和黏合剂等,这些辅料跟食品虽无直接接触,但在食品包装和贮存过程中,某些有毒物质会迁移到食品里,危害人们健康.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虽然通过乾燥可除去绝大部分,但是残留的溶剂却会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体.在凹印油墨中使用的溶剂一般有丁酮,二甲苯,甲苯,丁醇等.特别是丁酮,残留的气味很浓.由於油墨中的颜料颗粒很小,吸附力强,虽然在印刷时已加热乾燥,但因时间短,速度快,往往乾燥得不彻底,特别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其残留溶剂较多.这些残留溶剂被带到复合工序中,经复合后更难跑掉,会慢慢迁移渗透,因此必须将溶剂残留控制到最低限度.
其他答案1:
长期在印刷中的工人跟油墨接触会引起咳嗽,还有现在用好一点的还好一点。要是用不好的根会伤身体!
其他答案2:
肯定有害 但对下一代注意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我厂就有好多有小孩的 也未看出来什么
其他答案1:
印刷机对人体的伤害应该是油墨的成份,而不是机器本身
最佳回答:
除了呼吸和从口中会把UV光固化材料中的有毒物质摄入体内之外 , 人体皮肤对材料的接触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 即皮肤过敏 。 看了上表之后 , 有人也许会说 , UV光固化材料与溶剂型物质对人体皮肤的影响区别不大 。 在理想化的环境中 , 实验室测试时上述说法是准确的 , 但是在现实的工作条件中 , 溶剂型物质是挥发性的 , 在一般的印刷车间中 , 人体皮肤对溶剂物质接触的持续时间是非常小的 。 而UV材料没有挥发性 , 人体皮肤与材料的接触持续时间长 , 等到把它洗干净之后才结束 。 如此长的时间 , 在现实工作环境中 , UV油墨对皮肤的影响要比溶剂型材料对人体的影响大 。 UV材料中使用的是内烯酸酯材料 , 假如人体皮肤与之接触之后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假如现在没有对这种物质过敏 , 但长期的接触会致使皮肤过敏和过敏反应 , 每个人的新陈代谢不同 , 所以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也有所不同 , 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 无论何时都要尽也许避免接触这种物质 。 关注健康 关爱生活 UV灯系统是UV光固化中涉及到的另一个安全问题 。 UV灯系统是UV光固化技术中必要的一部分 。 与其余固化中采用的电子和热量固化不同 , UV光固化技术在印刷生产中引入了强烈的UV光 。 幸运的是 , UV光从承印物表面反射的光亮不大 。 意思是 , 假如印刷工人没有直接暴露在强烈的UV光下 , 通常没有必要担心受到大量UV能量的辐射 。 实际情况是 , 可见光中并不意味着存在大量的UV光 。 一般来说 , 设计优良的UV光系统中逸出的可见光是较少的 。 即使逸出了大量的光亮 , 可以用防护罩保护 。 UV光系统的生产商对这些常识是知道的 , 会用一种仪器检查UV光 , 很轻易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 与UV灯相关的另一个健康问题时臭氧的产生 。 短波的UV光 , 与氧气相互作用会产生臭氧 。 虽然市场上有“无臭氧” UV光系统 。 但光固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继续明显存在 , 看到负面结果之后 , 没有多少人会在继续使用这种“无臭氧” UV光系统 。 因此UV灯系统生产商想出了一个解决抽样问题的办法 , 把生成的臭氧从工作车间排泄出去 , 同时也达到了冷却UV灯的目的 。 由于臭氧是一种活性化学物质 , 所以从排泄装置排泄出去的臭氧物质会重新分解为氧气 。
其他答案1:
UV油一般都是红外固化的,所以UV灯一般都是红外线的。没听说有什么大的问题。如果在版房就需要注意,那个灯才是比较……
最佳回答:
煤中含有六元素,煤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以及燃烧不完全生成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 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 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扩展资料:
煤气发生炉操作中出现煤气中毒时,应根据中毒的程度不同,分别加以急救。
1、当值班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发现有头晕的情况,应立即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打开室内的窗户和通风设备,以加强空气的对流,使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下降。
2、当出现恶心,气喘等症状时,应至空气新鲜处静卧休息,放松衣着,注意保暖。并可直接送邻近医务室急救。
3、当出现昏迷休克时,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作人工呼吸,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急赴现场急救。
4、当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急救或人工呼吸急救,同时应通知煤气防护站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速到现场抢救。
5、在出现昏迷休克及停止呼吸,抢救者在未恢复知觉前不能送往较远距离的医院急救,若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气
其他答案1:
煤球在有足够的氧气在燃烧叫完全燃烧,
主要释放二氧化碳CO2,对人体没有很大的危害,但是我们有的时候闻的味道很刺鼻,那是它在燃烧过程中还释放少量的一氧化硫原故等!
另外,不完全燃烧是当空气中的氧分子O不够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一氧化碳Co,人身吸入一氧化碳容易跟结合血红蛋白
使人体缺氧,我解释一下血红蛋白在人体中是扮演运输大队长的角色,运输的对象是人体所需氧气,(二楼主说的对).
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红蛋白运输的,都是一氧化碳,吸入过多会使人缺氧,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其他答案1:
做一次CT,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
最佳回答:
楼上回答得没有一点科学道理!!
UV灯发出的光线如果直接照在皮肤上,时间长了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印刷机的防护非常关键,轻的症状会有呕吐。
收纸部分必须使用防辐射的护罩保护眼睛。
其他答案1:
最重要的是对男人的性功能的损害
其他答案1:
UV油有刺激性气味,印刷时候有粉尘,是会对身体不好,
工作带好防护口罩,不要一生长期从事这类工作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