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 邦 感 谢 您 的 到 来
帝龙科技可根据贵司的要求加工定制各种电热工业烤箱、高温烤箱、IR隧道炉、Uv固化炉、PVC生产线、喷油水濂柜、自动喷油线、整套涂装设备等。
欢迎来电咨询:13715339029 Mr.冯先生
公司邮箱:948206331@qq.com
公司网址:https://www.szdluv.com style=”text-align: left;”>
产 品 简 介
本 机 参 数
技术说明:
1.整机尺寸:L5000*W700*H1430mm
2.加热区:L4000*W700*H570mm
3.输送线:L5000*W700*H930mm
4.上料区:L500mm
5.下料区:L500mm
6.输送带: 采用铁氟龙白色布带(jbjx-B075A)
7.有效输送工件宽:W420mm*H150mm
8.机身:SPCC1.5mm冷板制作
9.机架:SCPC*50*50*2.0mm制作
10.连接杆:SPCC*50*50*1.5mm制作
11.调节脚杯:M14*100L可调节脚杯,可调节高度±30mm
12.机身封板、机架封板:1.2mm冷板成形
13.动力:0.75KW*220V*50hz,1:600减速马达(升捷牌)配(三晶牌变频调速器,输送速度0.1-0.3m可调
14.表面处理: 焊接处打磨抛光
烘炉部分说明:(2段温区独立控制)
1.内尺寸:W420*L4000*H150mm
2.外尺寸参考尺寸约:W700*L4000*H570mm
3.电源:AC380V,三相五线,总功率36KW,
4.加热方式:电加热
5.炉体结构:采用可掀开式设计,附加搭扣及合页并设有安全检修撑杆;
装设特制耐高温硅胶条迫紧,强力紧密易关易开
6.外胆材质:采用采用SPCC*1.2mm冷板成型
7.内胆材质:采用SUS201*1.5mm不锈钢板成型,
去油污及四周扣接密封加工
8.保温材质;采用优质密度白棉填充,保温层120mm
网带隔热层95mm厚
9.运风方式;水平运风
10.加热系统;采用耐高温不锈钢发热管,共24支,
11.运风马达;采用特制分体式耐高温传动(升捷牌),功率0.4kw*2套
12.温度控制:采用厦门宇电温控表,(详见说明书) SSR输出,控制精度±1C°%
控制器LED数字显示及设定,PID自动演算
13.温度均匀度:±8C°以内(空炉测试)
14.温度设定范围:常温+25C°–250C°约需25min(空炉测试)
15.电气及安全装置: 超温表RKC(台湾).马达过载保护(德力西牌).电热过载保护(正泰牌). 交流接触器(施耐德牌), 按键开关及指示灯(施耐徳牌)控制线路保险.
无熔丝开关.所有电气配件皆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之正泰一级品产品
16.控制箱位于炉体上料区右下方
17.随机配备:3.5米电源线及说明书一本
18.备注:配送一台接不锈钢料台
公 司 简 介
深圳市帝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致力于光热设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产销公司。多年来,我们公司秉着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调节,优越的服务意识,先后建立了光电(LED,LCD)集成电路,(IC)摄像头、手机、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等多行业的客户网络。目前主营产品有:LED热风烤箱、无尘烤箱、高温烤箱、热压合烤箱、隧道式烤箱、洁净型烤箱、真空充氮烤箱、UV光固机、恒温恒湿试验箱等。
公司每年都有两到三项目专利成果。我们顺应市场及行业的需求,满足客户多方面要求,产品具有灵活性及实用性,最大限度为客户创造价值。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Mr.冯先生
电 话:86 13715339029
移动电话:13715339029
13715339029(微信同步)
地 址:
中国 广东 东莞市 常平镇还珠沥村禾绿岭302号
公司主页:
https://www.szdluv.com style=”font-family: simhei;”>
最佳回答:
红外线的波长为0.75μm-1000μm,介于电磁波和可见光之间,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工业上,把0.75μm~1.5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近红外线,把1.5μm-1000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同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一样,每秒钟可达30万公里。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
大多数有机物和水等的吸收光谱,在2.5μm~25μm范围内。当辐射源的波长与被加热物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该物质就易于吸收红外线。远红外线的波长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当热源温度在200℃~727℃范围时,有80%以上的总辐射能集中在2.5μm~15μm区间.超过15μm,能量还有15% (200t)至4%(600℃),而250℃以上的辐射能则更少了。由此可见,远红外线的大部分能量易被物质吸收。
物质的分子在吸收红外能后,可使光子的能量完全转变成分子的振动即转动能量;也可使分子的转动能量发生改变。并且,振动光谱有一种加宽振动、转动的作用,能扩大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振幅,加剧其内部的振动。由于电子的运动和分子的振动是处在极高的速度下,这种运动不断地使晶格、键团的振动在其相互间产生碰撞。这种运动状况的变化,犹如两种快速运转的物体加快了摩擦而发热升温,所以,其升温速度快。同时,红外辐射加热物品时,是按照红外辐射能穿透的部位,其温度往往比表面来得高。如对红外线辐射后的玉米粒,测量其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要高5℃-10℃。因此,在脱水干燥中受红外辐射加热的物品,均处于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同时作用,不断地将内部的水分转移出来,并扩散蒸发,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
工业上,远红外加热与热风加热干燥相比有许多的优点:烘烤时间可大大缩短;电力消耗可减少到1/2~1/3;还可大大节省空间。而且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温控,设备简单,投资小,便于生产。
其他答案1:
红外线干燥原理
红外线干燥是利用辐射传热干燥的一种方法。红外线辐射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以光的速度直线传播到达被干燥的物料,当红外线的发射频率和被干燥物料中分子运动的固有频率(也即红外线的发射波长和被干燥物料的吸收波长)相匹配时,引起物料中的分子强烈振动,在物料的内部发生激烈摩擦产生热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在红外线干燥中,由于被干燥的物料中表面水分不断蒸发吸热,使物料表面温度降低,造成物料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高,这样使物料的热扩散方向是由内往外的。同时,由于物料内存在水分梯度而引起水分移动,总是由水分较多的内部向水分含量较小的外部进行湿扩散。所以,物料内部水分的湿扩散与热扩散方向是一致的,从而也就加速了水分内扩散的过程,也即加速了干燥的进程。
由于辐射线穿透物体的深度(透热深度)约等于波长,而远红外线比近红外线波长,也就是说用远红外线干燥比近红外线干燥好。特别是由于远红外线的发射频率与塑料、高分子、水等物质的分子固有频率相匹配,引起这些物质的分子激烈共振。这样,远红外线即能穿透到这些被加热干燥的物体内部,并且容易被这些物质所吸收,所以两者相比,远红外线干燥更好些。
红外线干燥特点
①干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大面积表层的加热干燥。
②设备小,建设费用低。特别是远红外线,烘道可缩短为原来的一半以上,因而建设费用低。若与微波干燥、高频干燥等相比,远红外加热干燥装置更简单、便宜。
③干燥质量好。由于涂层表面和内部的物质分子同时吸收远红外辐射,因此加热均匀,产品外观、机械性能等均有提高。
④建造简便,易于推广。红外线辐射元件结构简单,烘道设计方便、便于施工安装。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之间。
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
其他答案2:
原理:
红外线亦称“红外光”。在电磁波谱中,波长介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在可见光的范围以外,波长比红光要长,有显著的热效应。红外线干燥正是利用其特有的热效应。
红外线容易被物体吸收并且其有辐射、穿透力与电磁波对极性物质,如水分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点,深入物料内部,转化为物体的内能,使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干燥所需的热能,内外同时作用,更为有效,彻底地除去物料中的结合水,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干燥效果。
红外线的波长区间大致为0.75nm至1000nm,因其波长位于红色光波长(0.6nm至0.75nm左右)外而得名。在低于2000℃的常规工业热工范围内,红外线是最主要的热射线。
人们有时将红外线又划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等若干小区间,所谓的远、中、近,是指其在电磁波谱中距红色光的相对距离远近而言。红外辐射属于热辐射,热辐射的若干基本概念均适用于红外辐射传热过程。
最佳回答:
通俗地说,如果用手电一亮一灭来表示某些信息,你应该理解吧.现在就是用红外线来表示一些信息,只是红外线是不可见的,波长应该是比较长的才对,有一定的抗 干扰能力,才被采用的.不过,红外线,比不上蓝牙(也就是无线电传送方式)穿透力更强,传送路径被物体阻隔也没问题.通信距离10M
其他答案1:
和微波传输的原理类似 不过波长更短
最佳回答:
红外线干燥加热方式在近几年来则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被接受,并被实际使用於各层次,主要是红外线乾燥方式有下述之优点:
1. 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
2. 不需热传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
3. 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
4. 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5. 节省炉体的建造费用及空间,组合、安装及维修简单容易。
6. 乾净的加热过程。
7. 温度控制容易、且升温迅速,并较具安全性。
8. 热惯性小,不需要暖机,节省人力。
因为红外线加热其有上述优点,因比获得高效率高均一性的加热是可能的进而获得高品质的产品
最佳回答:
大多数的衣物烘干机包括一个旋转的滚筒,内筒通过皮带驱动,在滚筒的周围有热空气用来蒸发水分。衣物烘干筒都是采用滚筒正反转的原理,来达到衣物烘干物品的不缠绕效。
其他答案1:
红外线 热感应 呵呵,主要原理是吹热风,用冷水冷却来完成烘干的!你自己是不可能做出来的,就算做个差不多的,成本上会远高于买个现成的
其他答案2:
烘干机的原理就是用热空气把水分带走,空气首先进入上面的加热器,加热器把空气加热,一般至70-80度,空气再进入烘筒内,把衣服加热,顺便带走水分,然后进入下面的过滤网,过滤网把空气中的绒毛等杂质过滤,再进入风机,通过排气扇排出
其他答案3:
烘干机在风机的抽力作用下,外面新鲜冷空气直接通过进风口与加热器热交换后变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与滚筒中翻滚的衣物进行热交换后被排出机体,而滚筒中的衣物,在干燥热空气作用下水分逐步蒸发并烘干。
其他答案4:
烘干机就是将周围环境空气加热,输送到滚筒周围。由此产生的湿热的空气被排除出去,留下干燥的空气继续干燥的过程。
最佳回答:
红外线加热炉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对光的吸收。
1、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
2、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其他答案1:
利用物体对光的吸收。红外加热炉HGJR-02
其他答案2:
红外线是长波光线带的热量多 所以是 波长长热量多
最佳回答:
红外线的波长为0.75μm-1000μm,介于电磁波和可见光之间,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工业上,把0.75μm~1.5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近红外线,把1.5μm-1000μm波长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同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一样,每秒钟可达30万公里。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
大多数有机物和水等的吸收光谱,在2.5μm~25μm范围内。当辐射源的波长与被加热物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该物质就易于吸收红外线。远红外线的波长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当热源温度在200℃~727℃范围时,有80%以上的总辐射能集中在2.5μm~15μm区间.超过15μm,能量还有15% (200t)至4%(600℃),而250℃以上的辐射能则更少了。由此可见,远红外线的大部分能量易被物质吸收。
物质的分子在吸收红外能后,可使光子的能量完全转变成分子的振动即转动能量;也可使分子的转动能量发生改变。并且,振动光谱有一种加宽振动、转动的作用,能扩大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振幅,加剧其内部的振动。由于电子的运动和分子的振动是处在极高的速度下,这种运动不断地使晶格、键团的振动在其相互间产生碰撞。这种运动状况的变化,犹如两种快速运转的物体加快了摩擦而发热升温,所以,其升温速度快。同时,红外辐射加热物品时,是按照红外辐射能穿透的部位,其温度往往比表面来得高。如对红外线辐射后的玉米粒,测量其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要高5℃-10℃。因此,在脱水干燥中受红外辐射加热的物品,均处于内高外低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同时作用,不断地将内部的水分转移出来,并扩散蒸发,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
工业上,远红外加热与热风加热干燥相比有许多的优点:烘烤时间可大大缩短;电力消耗可减少到1/2~1/3;还可大大节省空间。而且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温控,设备简单,投资小,便于生产。
最佳回答:
红外线在工业上是用于加热作用,用于成型加热、烘干固化、食品加工等。红外分为远红外和近红外,后者辐射强度大于前者,你说的红外烤灯,很可能就是近红外!
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干燥创面促进愈合。
红外线你可以理解成热量,发热的东西都有红外线,有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紫外线用于物理杀菌消毒,可造成失明,皮肤烧伤,至皮肤癌。
其他答案1:
用红线禾考灯浓缩蜂蜜?
最佳回答: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1.有热效应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
热效应的应用:
人体生病的时候,虽然外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由于局部皮肤的温度不正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感光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再与正常人的照片对比,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这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叫热谱图。
红外线照射到物体上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产生热。冬天烤火,就是因为有大量的红外线从炉子里射到人身上,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热乎乎的。
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人们还研究出了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也可以发现人的存在。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的温度高,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就比他们强。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等。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以后温度就会升高。我们就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物品。家庭用的红外线烤箱,浴室用的暖灯,也就是浴霸等等。
物体加热
可以利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烘干稻谷等作物。
烘干油漆,稻谷。
在医学上,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理疗。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伤口就容易痊愈。
医学理疗
红外线的特性还有一条就是穿透能力很强。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波长较长,易于衍射)
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种技术叫做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还有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天气预报,也是红外线遥感技术。
红外线遥感
在战争中,当敌机飞进我们的阵地时,红外线望远镜早就接收到了由它的发动部分—发动机辐射来的大量红外线,红外线在望远镜的光电变换器中产生了电流,再由电流产生可见光。于是黑暗中的飞机在镜中就现原形了。
我们每天都用到的电视遥控器也是利用了红外线。遥控器的前段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它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红外线遥控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编辑本段]【设备与治疗方法】
红外线光源
1、红外线辐射器
将电阻丝缠在瓷棒上,通电后电阻丝产热,使罩在电阻丝外的碳棒温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00℃),发射长波红外线为主。
红外线辐射器有立地式和手提式两种。立地式红外线辐射器的功率可达600~1000瓦或更大。
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制成远红外辐射器供医用,例如有用高硅氧为元件,制成远红外辐射器。
2、白炽灯
在医疗中广泛应用各种不同功率的白炽灯泡做为红外线光源。灯泡内的钨丝通电后温度可达2000~2500℃。
白炽灯用于光疗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立地式白炽灯:用功率为250~1000W的白炽灯泡,在反射罩间装一金属网,以为防护。立地式白炽灯,通常称为太阳灯。
手提式白炽灯:用较小功率(多为200W以下)的白炽灯泡,安在一个小的反射罩内,反射罩固定在小的支架上。
3、光浴装置
可分局部或全身照射用二种。根据光浴箱的大小不同,在箱内安装40~60W的灯泡6~30个不等。光浴箱呈半圆形,箱内固定灯泡的部位可加小的金属反射罩。全身光浴箱应附温度计,以便观察箱内温度,随时调节。
红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
1、患者取适当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2、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
3、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
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
4、应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时,光浴箱的两端需用布单遮盖。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光浴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5、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一疗程。
6、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附]注意事项
(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4)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5)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照射方式的选择和照射剂量
1、不同照射方式的选择
红外线照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在个别情况下,如小儿全身紫外线照射时也可配合应用红外线做全身照射。局部照射如需热作用较深,则优先选用白炽灯(即太阳灯)。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剂量
决定红外线治疗剂量的大小,主要根据病变的特点、部位、患者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红外线照射时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如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则为过热表现。皮温以不超过45℃为准,否则可致烫伤。
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神经根炎,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弛缓性麻痹,周围神经外伤,软组织外伤,慢性伤口,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慢性淋巴结炎,慢性静脉炎,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瘢痕挛缩,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等。
(二)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
[附]处方举例
(1)红外线照射双膝关节:灯距40cm,30分钟,每日一次,7次。适应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红外线照射右侧胸廓(下半部)灯距50cm,2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右侧干性胸膜炎
(3) 太阳灯照射腰骶部:灯距40cm,20~30分钟,每日一次,6次。适应症:腰骶神经根炎
(4)全身光浴:箱内温度40~45℃,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左小腿局部光浴:20~30分钟,每日一次,8次。适应症:左侧腓总神经外伤
红外线污染
红外线近年来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波长19000埃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混浊、白斑)。波长大于 14000埃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只是13000埃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我们知道,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
1、太阳光到了晚上的确是几乎没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红外线照相是通过接收各种物质发出的红外线,再把他们展现出来,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照相的。
2、红外线透视和夜视是分别利用了红外线的不同性质。前面的夜视是因为人的肉眼不能看见红外线,而特殊设计的照相机和夜视仪却专门接受红外线,所以会出现我们觉得一片漆黑,而相机却能拍到东西,因为实际上到处都是红外线,对于红外照相机和夜视仪来讲是一片光明。
透视则是利用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要长,可以穿过一些可见光不能通过的面料(比如混棉和尼龙),所以通过一定的选择滤波,可以得到这些面料后面的图像。
生活中红外线的应用
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饭店门前的感应门
其他答案1:
红外线在家庭生活中已逐渐占据地位,所谓家电中红外线技术的应用,是指它通过特殊的设计将煤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无焰燃烧红外线热所辐射传递,由于燃烧方式与传统机理上的革命,使红外线具有普通燃气灶所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高效节能,环保健康,洁净卫生,安全可靠。就像微波炉,微波炉又称微波烤箱,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来加热食品的烤箱,在炉子的上方侧面装有磁电管,通电后产生微波,微波穿通食物,使食物内分子产生高温振荡、摩擦生热。微波炉比一般烤箱烹制更快捷,并带有温度调控系统和定时器。还有一种长波红外线,穿透皮肤的深度一般在0.05—1毫米,最多穿透3—5毫米,而短波红外线穿透力强,一般在1厘米。短波红外线如不加防护对人体的眼睛有伤害,可使晶体混浊,蛋白质变化。由于远红外线具有较好的热效应,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
1、改善人体微循环;
2、提高免疫力,提高机体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3、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
4、有活血镇痛的作用;
5、激活生物大分了的活性,活化组织细胞。就像现在市场上的中脉远弘保健内衣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其他答案2:
红外线的作用较多,用途很广,以下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1)夜视
当可见光不足时,红外线用于夜视设备。夜视设备通过一个过程来运作,包括将环境光子光子转换为电子,然后通过化学和电子过程放大,然后转换回可见光。红外光源可用于增强夜视设备转换的可用环境光,增加黑暗中的可见度,而无需使用可见光源。红外光和夜视设备的使用不应与热成像混淆,热成像通过检测从物体和周围环境发出的红外辐射(热量),根据表面温度的差异生成图像。
(2)热成像
红外辐射可用于远程确定物体的温度(如果发射率已知)。这被称为温度记录法,或者在NIR中非常热的物体或可见的情况下称为高温测定法。热成像(热成像)主要用于军事和工业应用,但由于大量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以汽车红外相机的形式进入公众市场。热像仪可检测电磁波谱(大约900-14,000纳米或0.9-14微米)的红外范围内的辐射并生成该辐射的图像。由于红外辐射是由所有物体根据其温度发射的,根据黑体辐射定律,热像仪可以在有或没有可见光照的情况下“观察”人的环境。物体发射的辐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热成像可以让人看到温度的变化(因此名称)。
(3)加热
红外辐射可以用作故意的加热源。例如,它被用在红外线桑拿房中以加热居住者。它也可以用于其他加热应用,例如去除飞机机翼上的冰(除冰)。红外线可以用于烹饪和加热食物,因为它主要加热不透明的吸收性物体,而不是它们周围的空气。红外加热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例如涂层固化,塑料成形,退火,塑料焊接和印刷干燥。在这些应用中,红外加热器取代对流烤箱和接触加热。通过将红外加热器的波长与材料的吸收特性相匹配来实现效率。
(4)通信
红外数据传输也用于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个人数字助理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这些设备通常符合红外数据协会IrDA公布的标准。遥控器和IrDA设备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红外辐射,通过塑料透镜聚焦成窄光束。光束被调制,即开启和关闭,以防止来自其他红外线源(如日光或人造光线)的干扰。接收器使用硅 光电二极管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流。它仅响应由发射器产生的快速脉冲信号,并缓慢地从环境光中滤除变化的红外辐射。红外通讯适用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的室内使用。红外线不会穿透墙壁,因此不会与相邻房间中的其他设备发生干扰。红外线是遥控器控制电器的最常见方式。红外遥控协议(如RC-5,SIRC)用于与红外通信。使用红外激光器进行自由空间光通信可能是一种相对便宜的方式,在工作速度高达4千兆比特/秒的城市地区安装通信链路,相比埋入光缆的成本,辐射损伤除外。“由于眼睛无法检测红外,因此可能不会发生眨眼或闭眼以帮助预防或减少损伤。”红外激光器被用来为光纤通信系统提供光。波长大约为1,330纳米(最小色散)或1,550纳米(最佳透射率)的红外光是标准二氧化硅光纤的最佳选择。通过RIAS(远程红外声频标识)项目正在研究印刷标志的编码音频版本的红外数据传输,以帮助视障人士。将IR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有时被称为发光。
(5)天文学
天文学家使用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透镜和固态数字探测器)观察电磁波谱中红外部分的物体。出于这个原因,它被归类为光学天文学的一部分。为了形成图像,红外望远镜的组件需要小心屏蔽热源,探测器使用液氦冷冻。
地基红外望远镜的灵敏度受到大气中水汽的显着限制,它吸收了从选定大气窗口外部空间到达的部分红外辐射。通过将望远镜天文台放置在高海拔处,或者在望远镜的高空携带气球或飞机,可以部分缓解这种局限性。太空望远镜不会受到这种障碍的困扰,因此外太空被认为是红外天文学的理想地点。
该光谱的红外部分对天文学家有几个有用的好处。我们银河系中的气体和尘埃的冷,黑暗的分子云将在辐射热量照射下被嵌入恒星照射。在开始发射可见光之前,红外也可用于检测原生星。红外光谱中的恒星会释放出一小部分能量,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检测附近的诸如行星等很酷的物体。(在可见光谱中,来自恒星的眩光将淹没来自行星的反射光。)
红外光对于观察活动星系的核心也很有用,它们通常在气体和灰尘中隐身。具有高红移的遥远星系将使其光谱的峰值部分向较长波长偏移,因此它们在红外线中更容易观察到。
扩展阅读:
红外辐射(IR)是具有比可见光更长的波长的电磁辐射(EMR),并且因此对于人眼通常是不可见的(尽管来自特定脉冲激光器的波长高达1050nm的IR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人看到)。它有时被称为红外光。IR波长从700 纳米(频率 430 THz)的可见光谱的标称红色边缘延伸到1 毫米(300 GHz)室温附近物体发出的大部分热辐射都是红外线。像所有的EMR,IR携带辐射能,并且表现都像波浪和类似其量子粒子,所述光子。
红外线是由天文学家爵士在1800发现了威廉·赫歇尔,谁通过其对温度计效应来发现一个类型的光谱能量比红光低,无形的辐射。太阳总能量的一半以上最终被发现以红外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吸收和发射的红外辐射之间的平衡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红外辐射在改变其旋转振动运动时被分子发射或吸收。它通过偶极矩的变化激发分子中的振动模式,使其成为研究适当对称分子这些能态的有用频率范围。红外光谱检查红外范围内光子的吸收和透射。
红外辐射用于工业,科学,军事,执法和医疗应用。使用主动近红外照明的夜视设备可以在没有检测到观察者的情况下观察人或动物。红外天文学使用配有传感器的望远镜穿透分子云等空间中的灰尘区域,检测诸如行星等物体,并查看宇宙早期高度红移的物体。[8]红外热成像相机被用来检测热损失在绝缘系统中,来观察改变皮肤血流量,并检测电气设备的过热。
军事和民用应用的广泛用途包括目标获取,监视,夜视,归位和跟踪。正常人体温度下的人体主要辐射10微米(微米)左右的波长。非军事用途包括热效率分析,环境监测,工业设施检查,生长检测,远程温度传感,短距离无线通信,光谱学和天气预报。
其他答案3:
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绕射能力强,可用来加热和作为信息的载体。
最佳回答:
红外线烘干机运用远红外线为主导媒介,将电能转变为热能,使液体受热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红外线即是指波长在0.72—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0.72~3微米为近红外线,3~5.6微米为中红外线,5.6~1000微米为远红外线。一般物质分子运动的固有振动频率在远红外线的频率范围之内。当被加热物料分子的固有频率与射入该物料的远红外线的频率一致时,产生强烈的共振现象,使物料的分子运动加剧,因而物料内、外的温度均匀迅速地上升,也就是说;物料内部分子吸收了远红外线辐射能量直接转变为热量,使液体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其他答案1:
我们公司也购买过红外线烘干机,当时圣泰科的人跟我说原理是利用红外线中短波辐射的特性实现了表里如一的高效加热。 在红外辐射加热过程中,当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照射到物体上,且红外辐射的频率和物体分子热运动频率相一致时,红外辐射会很快被分子吸收而转化为分子的热运动,同时分子运动加速,物料温度上升,实现烘干的效果。这样的解释够通俗了吧!
其他答案2:
类似于微波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