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及说明 | |
---|---|
设备品牌:帝龙 | 设备型号:M06-L31 |
订购价格:电话/面议 | 交货日期:3~30/工作日 |
产地:日本 | 是否进口:否 |
加工定制:否 | 色度:见参数 |
长度:0(mm) | 玻壳型式:见参数 |
是否跨境货源:否 | 玻壳外径:0(mm) |
类型:UV紫外线灯管 | |
产品标签:金属卤素灯,日本金属卤素灯,岩崎金属卤素灯,iwasaki金属卤素灯,灯管金属卤素灯 | |
咨询热线:13715339029 | 售后服务:13715339029 |
技术咨询:13715339029 | ![]() |
120W/cm
M006-L31,M015-L312,M03-L31,M036-L31,M04-L31,M045-L31,M05-L31,M06-L31,M075-L31,M084-L31,M09-L31,M096-L31,M102-L31,M11-L31,M12-L31,M126-L31,M13-L31,M13-L31X,M15-L31,M15-L31X,M156-L31,M17-L31,M17-L31X,M18-L31,M20-L31S,M24-L31X
型 号 |
发光长度(mm) |
全长(mm) |
灯功率(W) |
M006-L31 |
50 |
150 |
600 |
M015-L312 |
122 |
220 |
1500 |
M03-L31 |
250 |
350 |
3000 |
M036-L31 |
300 |
400 |
3600 |
M04-L31 |
330 |
430 |
4000 |
M045-L31 |
375 |
475 |
4500 |
M05-L31 |
420 |
520 |
5000 |
M06-L31 |
490 |
600 |
6000 |
M075-L31 |
600 |
700 |
7500 |
M084-L31 |
700 |
800 |
8400 |
M09-L31 |
750 |
850 |
9000 |
M096-L31 |
800 |
900 |
9600 |
M102-L31 |
850 |
950 |
10200 |
M11-L31 |
900 |
1000 |
11000 |
M12-L31 |
1000 |
1100 |
12000 |
M126-L31 |
1050 |
1150 |
12600 |
M13-L31 |
1100 |
1200 |
13000 |
M13-L31X |
1100 |
1200 |
13000 |
M15-L31 |
1250 |
1350 |
15000 |
M15-L31X |
1250 |
1350 |
15000 |
M156-L31 |
1300 |
1400 |
15600 |
M17-L31 |
1400 |
1500 |
17000 |
M17-L31X |
1400 |
1500 |
17000 |
M18-L31 |
1500 |
1600 |
18000 |
M20-L31S |
1600 |
1700 |
20000 |
M24-L31X |
2000 |
2100 |
24000 |
最佳回答:
深圳磊坚代理销售日本EYE岩崎IWASAKI高能量水冷却金属卤素灯
ME015-L312参数
型号:ME015-L312 灯头型号:接线/ G13 玻壳型式:玻璃
额定电压:220V 波长:365nm 额定功率:1500W
防护等级:高级 模式弧长:122mm 全长:220mm
最佳回答:
学历史的话,首先就是积累。你这样杂看看没有关系,其实也算是一种积累。
到了一个程度,你就要开始梳理。
首先,是时间的梳理。 例如中国历史主要朝代时间排序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你要渐渐的把你看过的故事放到这个时间表来。不能看完了,还不知道发生在哪个朝代,也不知道是哪个故事前,哪个故事后。一般流传下来的,都是精髓,他肯定也有时间上的影。
然后在是空间上的梳理,这个作为一个女孩子,我觉得你大致能了解在哪个位置就可以了。
在是人物的梳理。你了解的历史人物,放入朝代表,作为你对这个朝代认识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上你可以理解为:是什么。是一种既定事实。
在研究,为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既定事实?这肯定和那时的民风,统治者,统治阶级,资本程度等等等等有关。这时候,你需要从大方面理解。
最后是怎么办。 在一些既定事实发生以后,统治者,和民众,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这样的应对?有什么好处? 这些你可以了解了,那出去吹吹牛皮,上台讲讲知识,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应对了。
当然,历史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来,祝你成功
其他答案1:
首先,看一下上下五千年,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选择你感兴趣的朝代,越早的朝代可供看的史书越多。如果是想通史,那就先看先秦的文化,左转,春秋,吕氏春秋等等,然后史记,两汉书。不要看演义累的杂史,当然你可以先看杂史来培养兴趣,再去了解真实而历史。历史很简单很有意思,看看就会很感兴趣的。
其他答案2: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你可以去看看 之后自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时期的书 像 左传 中庸 大学
五经 (呢啥 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先秦时期的 所以。。。) 课本什么的还是不要看了吧 讲得很少 你可以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啊 也可以上网看看历史小说啊之类的
其他答案3:
从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其他答案4:
现在网络上篡改历史的很多,有些容易让你混乱,如果想了解正史还是建议你从二十四史开始,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如果这些大部头的历史不太好学,可以先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然后从史记和资治通鉴入手,之后再读这些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是为了考试拿资质就要从考试书籍入手了,绕弯路太浪费时间了
最佳回答:
1、定义不同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2、广义方面不同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
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3、史学沿革不同
历史:“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
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历史学: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随着封建民主制度发展,到晋朝不仅设立官方专业的著作省,也有了专门负责著作、修史的高级官员,同时允许民间修史。官史和私史并存,体现官方立场和人民立场的史学观也逐渐形成。后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间都认可的相对客观、准确的历史著作作为正史,代表官方史学。
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学
其他答案1:
区别:
1、本质不同: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依据,历史学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讨论研究出它存在的价值、意义或者影响。
2、性质不同:历史一般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而历史学是一门学科,用来对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进行研究,发现规律。
3、研究的结果不同:历史只是告诉人们发生的既定事实,而历史学可以告诉我们从中得来的教训或者经验、影响。
4、传播性不同:历史本身不可以传播,但是历史学可以传播。
联系:
1、历史是历史学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历史学的存在。历史学的建设依赖于历史。
2、历史学是历史的外在表现。历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历史发现规律,探讨价值。
3、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即历史学。
4、历史学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学就是将这个轨迹描述并呈现出来。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真实发生的事情是历史,而通过这些历史材料和事件,反映出的对我国遭受列强侵略、封建制度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近代人民的抗争等则是历史学研究的范畴。近代人们的抗争是鸦片战争等侵略历史的延伸,是人们发展的轨迹总结,所以历史学是历史的延伸和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
百度百科-历史学
其他答案2: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区别:
历史学:是对过去事件的研究;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历史:是指过去的事件和对过去事件的系统阐述。
举个例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事件,属于历史。而对"玄武门之变"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的研究就是历史学范畴。
其他答案3:
历史:history historical 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 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最佳回答:
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人的历史认识。本文论述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区别,并阐述了历史科学概论课程的结构。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历史”这个词,在我们口里和笔下不知出现过多少遍。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历史”这个词的意思吗?我们清楚地想过“历史”是什么吗?
什么是历史?
我们常说、常写、常想的“历史”这个词,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但我们常常不大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随手举几个词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词典》有九种解释;中文的“历史”,《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辞海》和台湾的《中文大词典》、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均有二种,我们不去一一列举了。我们通常的用法中,“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 先说第一种,历史是过去的事。
这种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占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不仅限于人类,大至宇宙(现在认为它有120—150亿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了(个人、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世界)。
雇佣劳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说的不是一个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关系。
这座房子的历史不长——物体。
医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个人某些方面的状况。
历史的经验——从人们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总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样的事物都在时间中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地位,在时间已经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最早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只手拿着一个东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区别()。史、事相连。甲骨文中有“历”字,作“”,指经历、历法,表示经历的一段时间,下面是一个人脚印,似乎是指人的经历,即今天繁体字的“历”。历、史连用,事再注入时间观念,成了一个词“历史”,指经过的事。历、史合为一辞,似乎晚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和历史,意思一样,但史的意思更宽一些,还包括了写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记事的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这个记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说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不错,但并没有完全表述“历史”的内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历史中有头有尾,轮廓清楚而且是显眼的东西。但历史中的有些东西不好说是事件,例如关系、现象、心态、过程等等。所以说历史是过去的事,应该包括了过去的事件、事物(物体现象)、事态(形态、结构、过程)、事情(包括非物质的心理现象)等等。
但是,这样讲也许还不够,尽管历史的“历”已经显示了时间的因素,但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过去的它是什么”,而不一定注意到“过去的它是什么”,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它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常是从静态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样看历史事物,而不是从动态的角度如同看电影那样看历史事物。换言之,历史的事物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活动,而不仅是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着。因此,我想,比较更确切的提法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物活动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但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是人的历史,因此,也许更应当说: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
这里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来的历史”(历史是不是客观地存在过,是不是仅在我们的意识中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就这样认定了,也有人会反对,这里先不去讨论)。说它叫“本来的历史”,那就有“非本来的历史”,下边马上就会讲到。“非本来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是相对而言,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处在过去的时间段上,时间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转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无法使它再现(这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会不会重演?这到以后再谈)。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那个客观存在过的“本来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了。(这又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过程来说,本来的历史不存在了,但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还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是我们认识过去历史的一种极重要的资料和手段。这点我们下边再说)。我们必需也只能依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它的“载体”(不是它本身),或者说,经过一种中介来认识它。这就是有关历史的记述及今天留下来的过去的遗存。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写的历史”。这样,我们就有了不是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的“非本来的历史”。这是“历史”一词的第二种意思。即:
(2) 历史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
或者说,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
这种用法,例如: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又如:
《史记》、《宋史》,信史。
这里指的是某一历史著作,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现代人写的。被西方人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的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就叫《历史》,西汉司马迁写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中国通史名字就叫《史记》[2](历史记载)。《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即用文字把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下来,这种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象《春秋》之类。前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这里历史和书传一样,都是“览”的,指的是书,即历史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和历史记载是一个词,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则是不同的词,称过去发生的事为“Geschichte”(历史),而撰写的历史则为“Historie”(历史记述)。
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就是根据对过去历史的记载来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本来的历史。
说我们是通过历史记载来认识历史,如果仅仅指文字还不够全面、准确,还需要做三点补充。
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
这种历史的记载,除了有目的的以历史为对象的记述外,还应当
包括当时人们并非以传述历史为目的而是应现实生活需要而记录的东西,如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有的以原来的实物形式留存下来,有的以传抄、印刷、复制的形式传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当时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写的,也没有经过后人意识的加工,与专记历史的书不一样。它们在反映历史的真实程度上,往往超过后来对历史的撰述,即属于所谓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这些东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图象,那就兼具记述和实物两种作用了。留存的历史实物,不是那活着、运动着的过去历史,但可以反映那活着的过去历史的某些东西,也是认识过去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除了上述两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通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和技术是历史地积累形成的。这里先不讲它,以后在讲历史认识论时还要提到。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历史的东西,它们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又确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存留、延续和变形,这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可是,谈认识历史时常常容易忽略了这点,以为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只是来自过去历史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容易讲清楚,我们到讲历史认识论时再说,这里只提一下。
这样,过去历史的“载体”或认识过去的“中介”,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的东西,即把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载体”的意思。它们都是认识历史的凭借资料,可以说它们都是“史料”。
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的经历,这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历史
其他答案1:
它产生于过去,活在现在,昭示未来。
其他答案2:
写进书的叫 历史 没写进书 而又真实的 叫 野史
其他答案3:
经历过的事情
最佳回答: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其他答案1:
史官
其他答案2:
史官
其他答案3:
6468761
其他答案4:
—klffff
最佳回答: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其他答案1: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词源出处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其他答案2: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其他答案3:
通俗地说,历史就是过去的重大的事件的统称。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其他答案4:
历史是已经过去人类历程的记载,因为是经历过,所以为历史。
最佳回答:
爱历史是个人喜好。。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历史,大学读的是别的专业,但没有忘记历史,空余时间都是爱看历史相关的书
如果你真的想学好历史,有几个办法
1,多看历史书。先找你感兴趣的朝代开始看。
2,多看史诗性的电影(不过你千万别被里头的瞎扯淡内容迷惑住了)
3,玩游戏,多玩史诗内容的游戏,少玩些PK,格斗的。
4,百家讲坛(这个还是建议你以后感兴趣了再看)
说说我看历史的步骤::(呵呵,我个人学习历史的历程)
1,我先是看《三国演义》,随我年龄增长,懂事后,感觉它在扯淡,妖魔化历史人物,于是就断了。改看《三国志》
2,第二是看中国5000年,这个讲的不详细,不够入骨。不过可以基本了解到中国每个朝代发生过哪些大事。
3,公元16世纪,1540-1598年,日本战国之乱
4,大汉帝国史,先看西汉,再看东汉。东汉部分可以连接到三国。
5,春秋战国史,这个年代够吸引人的。
6,开始想翻中国4000年前,炎黄老祖宗那时的历史来看,可惜没有文献。觉得很遗憾、很失落。
7,大唐帝国史,这个朝代可以从隋朝开始看,因为连得很近。
8,宋朝,金国,辽国,西夏与蒙古。这个朝代,我觉得是打开对国外历史兴趣的大门,因为这个年代,全世界都在发动剧烈的变动,从大汉民族文化圈可以扯到伊斯兰文化圈,再远些可以扯到欧洲。
建议一下:
1.如果你喜欢看动荡的历史,不妨从宋朝入门。
宋朝时候,纷争剧烈,局势很动荡,世界上强大的文化圈都发生战争。南宋和辽、金、西夏恩怨不断;同时的欧洲经常举行十字军远征耶路撒冷,和伊斯兰地区的国家较量,时合时分的;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向西进发,缠合进伊斯兰文化圈。日本镰仓幕府也是平源两族纷争、和族弟的纷争。
2.如果你喜欢大汉民族的骄傲和辉煌,可以从大汉帝国看起,这里你可以看到武帝陛下为大汉民族打下来的尊严。。。
辉煌可以联系到大唐帝国,太宗陛下的贞观之治,使得华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黄金土地。
3.如果你想看英雄人物,著名厉害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以看三国,这个时期可以与大汉帝国联系起来。。更古老些,可以看春秋战国。
PS一下:
我非常喜欢历史,最近在找古埃及和赫梯帝国的资料来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加个好友:QQ5603544
其他答案1:
对历史的感性趣的人也应该区分来看,
第一种人,读史就像读小说,是对史实的情节和曲折性,复杂性,戏剧性感兴趣,这些人对评书、电视剧、二月河等演义小说的热衷程度远远超过对真正史料或那些要表达某种观点的辨析文章。
第二类人,有非凡的好奇心,所以总想解开很多历史谜团,出于这种目的的人,往往有把历史当作自然科学来研究的倾向,并对其他自然科学类方向的研究更感兴趣,对数据类史实更重视一些。
第三类人,有强烈政治倾向或民族倾向的人,他们了解历史,是为了满足其政治欲,其了解历史也具有选择性,对本国历史或本民族历史往往只看好的不看坏的,对敌对国或敌对民族的历史则是只看坏的不看好的,第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第二是为了自己政治辩驳提供材料。
第四种人,这种人对历史感兴趣,往往是对现实感兴趣,历史具有规律性,知道过去,也往往能预知未来,希望能从历史所发生过的事实中学到一些对现实有用的东西,这些人往往对自己要了解的历史往往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功利性,往往只看现在能用的上的,不看现在用不上的史实。
其他答案2:
呵呵,在文学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朝代,可能是为了一个人,可能是为了一件事,无论怎样,只要是你有兴趣的,你就可以去找关于这段的历史来看,个人建议,正史放在最后看,可以看一点野史之类的,可以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其他答案3:
你找一个介入点
比如 我是从三国开始的
看了三过你就想看 汉 这样就进入了
其他答案4:
读史可以明智嘛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啊
最佳回答:
我们从生出来起就被大人们灌输他们的想法,如成绩好就怎么怎么的,成绩不好小心挨打,那时候的我们可曾怀疑过他们的话是否有合理性,而是一开始就全盘接受,并不知不觉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上学时,老师又扮演了这一个角色,我们还是一股脑接受,教科书对清朝屈辱的描述,对新文化运动的赞誉,几道历史题目,就让我们认为孔老二迂腐不堪,手无缚鸡之力,这样的人竟然能万世师表,古人太落后了,过去的都是垃圾。当读到汉武帝北伐匈奴,却又充满自豪,同时又觉得汉朝没把匈奴斩尽杀绝有点可惜。 你说你能小看历史么?是,确实是已经作古的东西,可仍然能影响你的情绪,反映了人们对强者的崇拜和对弱者的不屑这种心理。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英雄的自我,如果我穿越过去,如何如何。投影到现实,不正说明现实中的无奈吗? 所以,看到了吧,因为是作古的东西,不是敏感话题,人们可以自由发挥,从各种角度去看待它,加上自己的偏好、性格因素、情绪、道德观念,等等。你看历史的反应是怎样的,反映了你当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由着自己这种性子去读历史,历史不过是冰冷的情绪宣泄物,没任何意义。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首先要做到客观,历史包含了很多信息,我们要静下心,不被情绪和想象左右,跳出这个局,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个整体,这样就清晰多了,自己能获取的收获就变得很多了。第二个,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待历史,如果没有公义道德之心,是有点危险的。读到靖康之乱,你还觉得高兴,金兵的杀戮你觉得痛快,那么还配做中国人吗?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哪怕外国人,无辜生命遭受践踏、血泪无助,应该激起你心中的同情和正义。再者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你就会看到事情的真相,你不会对别人的说教一股脑接受,而是多了种怀疑精神,做自己思维的主人,就像上面孔子被诋毁的情况,那时的你根本连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儒家思想啥内容都一概不知,却那么肯定老师教的是对的、历史课本是对,跟着瞎起哄。等长大了,明白很多了,又笑自己傻。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记载了我们从过去到现在的历程,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客观、有判断力,去聆听那一个个悠久的故事。
其他答案1:
历史,只是过去的现在.
所以,历史是会遗传的.
比如,杀过人的,害过人的人,其思想与灵魂丑恶.
这样的人是会得到一种遗传的.
所以,历史中有很多家族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害人举动,如果不搞清楚历史,你将无法认清这些家族与对象.
历史只是一种时间线上的记录,它并不代表一定会过去,历史是生活的账目,所以,它自然有生活的各种特点.
其他答案2: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深圳市帝龙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经济利益只应也只能用经济办法去获取,争夺世界霸权或区域霸权将被世界人民反对。是坚决跳出“老一套”的时候了,是改变传统思维、实行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些牵强。然而,不能不说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历史不是陈年旧事的简单堆砌,时间相连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清晰而反复地出现,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性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历史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因为已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性事件,不少人据此认为人性的发展是个变数,难以预测。然而,那是辩证法在起作用:有了两次大战的沉痛教训,物极必反,矛盾转化,才为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打造起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要条件。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最终将促使人类脱离野蛮,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人民创造了历史,最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由此为各种各样的精英人物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历史的进程最终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种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当然要注意,这里的人民,非指某团体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类。唯有重视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点,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其他答案3:
我历来主张以一种大历史观来对待历史,这包括很多方面,就不细说了,这里说下我对它定义的核心三点。
第一,不可偏颇,要多方查证,不可偏听偏信,因为历史基本都是胜利者写的,为尊者讳的观念很容易使真相被淹没。
第二,无论历史真相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要尊重。个人喜好是个人喜好,但是不可用个人喜好来造谣抹杀和篡改历史,而且要就事论事,不可一概而论,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历史,以历史关键人物为坐标流动方向的人事等复杂的集合,我们评判一个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的标准就是其出发点以及结果是否对人民造成了良好的影响。这就是大历史观的根本所在,人本思想,民本思想,任何人物,任何王朝,任何政党,只要对人民有利,我们都要支持,只要背离人民,压榨人民,我们都要反对!
其他答案4:
对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说的时候肯定说的是自己是怎么对待的。我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客观的去对待。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仅此而已。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不要一棍子打死都要留一个退路。没什么是绝对的,所以客观的很重要,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情绪,看法,而去评论一个人或一件事。要从大众的角度出发,这是最重要的。
最佳回答: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其他答案1: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富饶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勇敢。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1949年,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增速仅仅为17%,到七十年代增至70%,到了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以63% 的速度一举超过印度,最后在九十年代更是达到了175%的高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中国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上。从饮食来看,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票证盛行,改革开放后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从服饰来看,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时尚个性;从居住条件来看,改革开放前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装修风格多样;从交通来看,改革开放前人们主要以自行车为主,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和航线发展迅速。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为之震撼。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十年。97年,我们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99年,我们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在面对98年南方特大洪水、03年非典、08年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时中华儿女手挽手肩并肩共同面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强大。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三十年。1984年中国摘取首枚奥运金牌,在时隔16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华的体育健儿奋勇拼搏,摘取28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三;04年的雅典,中国体育军团再创佳绩,荣获32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8月奥运会在家门口举办,健儿们渴望为祖国赢得荣誉,让祖国扬眉吐气,就是在如此强大的精神鼓励下,中国军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世界第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三十年。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2003年 “神五”升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还有05年的“神六”、08年的“神七”使得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发射升空,炎黄子孙千年的奔月梦成为现实,同时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华诞的珍贵礼物。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自1960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配的社论<< 又一曲共产主义的凯歌>>。原句为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处困难,八方支援。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04.0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7.8级地震,往日熙熙攘攘的县城寂静了,哀伤了。灾情发生之后中央立即展开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会议后,立即乘车到都江堰市街道看望雨中避震的群众。他冒着危险,踏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进施救地点,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流下两行热泪,亲自到遇难群众的遗体前三鞠躬。解放军们冒着巨大的危险去抢救四川同胞,渴望着多救出一条生命,成都军区700多名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徒步走进震区……他们随时面临着余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却义无返顾,毫无畏惧。全体中国人闻此噩耗纷纷落下伤恸的泪水,并以最快的速度最切实的行动帮助灾区的同胞重新站起来、建立家园。5月12日当夜,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据统计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队伍迅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行动。及时地抢救伤员,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中央、国务院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解决灾后重建问题。
中华历来都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有信心能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给逝去的同胞最大的安慰。
60年,弹指一挥间。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不断奋斗、拼搏,为祖国母亲的华诞献礼。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复制来的)
其他答案2: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其他答案3:
祖国历史
展开图片
我来答查看全部14个回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14个回答
qinhao290318
LV.3 2012-12-16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251 分享 更多
查看全部14个回答
评论
评论一句,知音难寻~
发布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
百度知道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相关问题
介绍祖国的辉煌历史 47
祖国辉煌的历史 64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1508
祖国的悠久历史 1298
关于祖国历史的 235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许多名胜古迹世界闻名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请写在下 70
祖国的历史都有哪些?
祖国的悠久历史 614
更多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
精彩推荐
向网友提问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馥郁芬芳218的知道 退出 反馈 申诉
电脑版 ©2018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其他答案4: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