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及说明 | |
---|---|
设备品牌:帝龙 | 设备型号:UV2000 /Ⅰ型 |
订购价格:电话/面议 | 交货日期:3~30/工作日 |
产地:山东 | 总功率:2KW |
是否进口:否 | 加工定制:是 |
功率密度:2KW | 重量:85(Kg) |
UV主峰波长:380 | 用途:UV油墨的固化 |
外形尺寸:1200X650X700 | |
产品标签:uv光油,设备光油 | |
咨询热线:13715339029 | 售后服务:13715339029 |
技术咨询:13715339029 | ![]() |
…………………………………………………………………………………………………….………………………………………………………………………………………………………..………………………………………………………………………………………………………..………………………………………………………………………………………………………..………………………………………………………………………………………………………..………………………………………………………………………………………………………..………………………………………………………………………………………………………..………………………………………………………………………………………………………..………………………………………………………………………………………………………..………………………………………………………………………………………………………..………………………………………………………………………………………………………..………………………………………………………………………………………………………..………………………………………………………………………………………………………..………………………………………………………………………………………………………..………………………………………………………………………………………………………..
最佳回答:
UV机上光油不能轻易尝试,不然很容易弄堵喷头,可以咨询一下设备的厂家,看是否可以加装,要用UV机上光油是需要用特殊的光油的
最佳回答:
上光油比较好的一种类型是达玛上光油,马利和海特都有生产,上光效果不错.
不是喷罐装的有些麻烦,等画完全干透(一年左右时间)之后用软毛排刷把上光油均匀的薄涂在画面上,多次的薄涂比一次厚涂效果要好,并且不容易出现颜料的脱落.也可以在绘画即将完成或者刻画细节的时候直接用上光油+松节油来调颜色,我画静物的比例一般是2:3,风景或者人物人体应该减少光度.
还是喷雾装的方便,过个10天半个月直接喷上就成,很均匀.效果很好
还有玛蒂树脂调制的上光油,太贵了,一般人接受不了.
其他答案1:
在选用UV上光油时,理想的上光油除了要具备无色无味、耐化学药品、干燥迅速、光泽感强等特点外,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
1. 要具有柔弹性:没种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的亮膜必须要保证较好的弹性,才能与纸张或纸板的柔韧性相适应,不至于发生破损或干裂、脱落等现象;
2. 流平性好、膜表面要平滑:印刷品的材料种类很多,加上印刷图文的影响,表面的吸收性、平滑度、润湿性等因素的差别很大,为上光涂料在不同的产品表面都能够形成平滑的膜层;因此,要求涂料流平性要好,成膜后膜面要平滑;
3.膜层透明度要高、不易变色:为了使上光加工后的印刷品有满意的效果,干燥后的膜层不仅能够呈现出原有印刷图文的光泽,而且能够在印刷品表面形成透明度高的膜层,要求上光涂料成膜后透明度高、性能稳定,不容易变色泛黄等;
4. 膜层要具有较强的耐环境性:上光后的印刷品有些用于制作各类包装纸盒,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包装产品,所以上光膜层的耐环境性必须要好;
5. 印后加工的适性要宽:印刷品上光后,还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因此,要求上光膜层印后加工适性要宽,
6. 膜层要具有韧性和耐磨性:大部分上光的印刷品的表面膜层不仅要具有适当的韧性,还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以适应上光产品的使用要求后工序加工的要求;
7. 印刷品的表面要具有一定的黏合力:印刷品由于表面图文墨层密度值的影响,表面黏合适性大大的降低,为了防止干燥后膜层的干裂、脱膜等现象的发生,要求膜层黏着力要强,而且对油墨及调墨用各类辅料都要有一定的黏合力。
其他答案1:
UV打印机使用uv光油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防水特性;
2、亮光效果;
3、耐刮、耐摩擦,提高图案保存时间。
其他答案2:
光油是液态转为固态阿,达到硬化,覆盖在打印出来的图案上,使其耐刮耐滑,比如地板,你不上光油保护,踩来踩去,很容易图案就都掉了,而且上光油,看起来会更光亮。
最佳回答:
要看你是室内的助晒油,还是室外的助晒油。
如果是室外的助晒油基本上都是油, 室内的助晒油都是乳液形式的,但是室内助晒油跟室外的助晒油都是一样的,用法在你要去日晒的时候均匀的涂抹全身就可以了。
最佳回答:
一、光泽不好、亮度不够
主要原因
1、UV油粘度太小,涂层太薄
2、乙醇等非反应型溶剂稀释过度
3、涂布不均匀
4、纸张吸收性太强
5、涂胶网纹辊网纹太细,供油量不足
解决办法:根据纸张不同情况适当提高UV光油的粘度和涂布量:对吸收性强的纸张可以先涂布一层底油。
二、干燥不好、固化不彻底,表面发粘
主要原因
1、紫外光强度不够
2、紫外灯管老化,光强减弱
3、UV光油储存时间太长
4、不参与反应的稀释剂加入过多
5、机器速度过快
解决方法:在固化速度小于0.5s的 情况下,一般应保证高压汞灯的功率不小于120W/cm;灯管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加入一定量的UV光油固化促进剂,加速干燥。
三、印刷品表面UV光油涂不上去,发花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太小,涂层太薄
2、油墨中调墨油或燥油含量过高
3、油墨表面已晶化
4、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硅油、喷粉)过多
5、涂胶网纹辊网线太细
6、施工工艺的问题(技术人员技术不咋地)
解决办法:对要求UV上光的产品,印刷时就应采取相应措施,创造一定的条件:UV光油可适当涂厚些,必要时上底油或采用特殊光油配方。
四、UV上光涂层有白点和
1、涂层及薄
2、涂胶网纹辊太细
3、非反应型稀释剂(如乙醇)加入过量
4、印刷品表面粉尘等较多
解决办法:保持生产环境及印刷品表面清洁;增加涂层厚度;加入少量平滑助剂:称释剂最好为参与反应的活性稀释剂。
五、UV光油涂布不匀、有条纹及桔皮现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黏度过高
2、涂胶网纹辊网线太粗(涂布量过大)、表面不光滑
3、涂布压力不均匀
4、UV光油的流平性差
解决办法:降低光油黏度、减少涂布量;将压力调整均匀;涂布辊应磨细磨光;加入光亮流平剂。
六、UV光油附着力不好
主要原因
1、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
2、印刷油墨中的助剂不合适
3、UV光油本身黏附力不足
4、光固化条件不合适
解决办法:印刷工艺要提前考虑上光条件;在已印好的产品上涂布增强附着力的底油。
七、UV光油变稠、有凝胶现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储存时间过长
2、UV光油未能完全避光储存
3、UV光油储存温度偏高
解决办法:注意UV光油的有效使用期并严格避光储存,储存温度以5~25℃为宜。
八、残留气味大
主要原因:
1、UV光油固化不彻底
2、紫外光不足或UV灯管老化
3、UV光油抗氧干扰能力差
4、UV光油中非反应型稀释剂加入过多。
解决办法:UV光油固化必须彻底,并要加强通风,必要时更换光油品种。
最佳回答:
UV光油的使用较普遍,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蓝铂简单的为您说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UV光油的正常使用温度为50-55℃,在冬季低温使用时需用恒温水域对UV光油进行循环加热,使其黏度达到设计使用粘度,这样有利于UV光油流平和快速固化。
2、UV光油在经过UV灯辐照区域时,最佳温度应为50-60℃,因为在这个温度下UV光油固化快,固化后附着力强。也就是说,在UV灯下面并非温度越低越好。有些厂家在冬季低温厂房上光时,出现附着力不好,流平性不好,其原因主要就在于此。
3、上光机宜放置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位置,否则UV光油会在阳光中的紫外光作用下固化在涂布辊上。若不能避开阳光直射,也应该用红黑窗帘挡住太阳光线。
4、上光时被刮去的UV光油会将已印在承印材料上的油墨带到上光机上的UV光油中,使上光油着上颜色。不过,经过过滤沉淀后,这些光油还可继续使用,不必扔掉。
5、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UV上光油的刺激性已大大降低。但上光操作中,皮肤若碰到UV光油,还是应立即用肥皂水洗掉,否则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起泡。
6、UV光油的使用黏度依上光机的种类而异,要根据上光机的机型选用专用上光油。若UV光油黏度达不到上光机所需要的黏度可用稀释剂撤粘或用增稠剂加粘。但经这样调节后,会损失UV光油的固化速度、亮度和附着力等。
最佳回答:
uv喷涂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溶剂型喷涂,这个喷涂前光油不需要加热,但喷涂后需要过红外流平,冬季基材温度过低时要给基材加热。另一种是无溶剂喷涂,需要给光油加温加压。
济南晟林uv砖家。
最佳回答:
一、简介 此产品为纸张印刷后表面上光,广泛用于书刊、彩盒包装、挂历、宣传画册、橱窗陈列画的产品表面装饰。 二、规格外观 浅黄色透明液体固成份 40% 粘度 2500-3500CPS 密度 1.18/cm3 固化速度 2-4秒(在80w/cm强度紫外线照射下) 三、特性 本产品适用于纸张印刷后的表面上光,气味低、固化速度快、光泽度极高、与纸张的附着力强,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透明不易黄变,耐摩擦力强。对于不同类型的纸张有良好的适应性。 UV (Ultraviolet,紫外光)光固化上光涂料是与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一起倍受人们推崇的三大环保涂料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低温快速固化性能和超群的视觉效果,在许多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印刷业的高速发展,对高效上光涂料的需求使得纸张UV油得到了普及和推广,成为了印后上光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重点从UV油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方面,探讨UV油的一些基本性能。
1、 纸张UV油的组成纸张UV油一般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为:(1) 预聚物:丙烯酸改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等),是基本成膜物质;(2) 活性稀释剂:丙烯酸酯或其它含活性基团的小分子物质,参与固化,用于调整UV油黏度、光泽、硬度等一些基本性能;(3) 光引发剂:吸收辐射能量(如UV等),引发光固化聚合反应;(4) 填料:耐磨粉、消光粉、填充料等;(5) 助剂:流平剂、消泡剂、附着力促进剂等。UV油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各分子(大于95%)参与反应并迅速交联聚合,瞬间(小于1秒)固化成膜。UV油和水性上光油、油性上光油的干燥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后两者是热塑性(遇热会软化)产品,干燥过程中水和溶剂挥发,剩余组份形成涂膜,干燥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是简单的物理干燥过程,此类产品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受潮后会变软发生粘花。而UV油的干燥过程中有大量化学反应发生,分子间彼此交联,赋予产品高光泽度、高耐磨性、耐水耐油性、高丰满度、高强度等性能,涂膜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软化粘花。这些性能都是其它涂料所无法比拟的。2、 纸张UV油的分类2.1 根据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1) 辊涂UV油:3或5棍上光机使用,黏度:20-40秒(25℃,涂-4杯)(2) 胶印UV油:胶印机印刷使用,黏度:3000±1000mPa.s(25℃,旋转黏度计)(3)局部UV油:局部UV机或胶印机上光使用,黏度:30-60秒(25℃,涂-4杯)(4) 凹印UV油:凹印机使用,黏度:15-25秒(25℃,涂-4杯),固化速度相对最快,一般要求超过120米/分钟(5) 丝网UV油:丝网印刷机使用,黏度:1000±300mPa.s(25℃,旋转黏度计)2.2 根据光泽度的不同可分为:(1) 亮光UV油,光泽一般大于85°(2) 哑光UV油,光泽范围5-80°可调2.3 根据最终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或使用底材的特定要求,分类比较复杂,大概有:高光高耐磨UV油、哑光高耐磨UV油、烫金UV油、书刊UV油、低气味UV油、可重涂UV油、易粘合UV油、食品包装UV油、塑料(BOPP、PET、PVC)UV油、耐黄变UV油、不打底(防渗透)UV油等。3、 纸张UV油的主要性能介绍3.1 光泽水油、磨吸油、UV油三者相比,UV油的光泽最高,从理论上讲,施工时的固含量和分子量是影响涂膜光泽的两个最关键因素,通常固含量越高,分子量越小,所得产品光泽越高,具体参数见表一。表一 施工固含量和分子量对涂膜光泽的影响 UV油磨吸油水油施工固含量(wt%)>90~30~40分子量小分子300-600无0.2-1.6万大分子1000-50001-4万10万-40万光泽(60°,平滑度40s,紧度0.85g/cm3的白卡纸)>9060-8550-75 固含量对光泽的影响:水油和磨吸油在干燥过程中,溶剂和水会穿破涂膜向空气中挥发和向纸张中渗透,这样会导致涂膜表面高低不平,光泽下降。分子量对光泽的影响:分子量越小,越容易做成高固含量的光油,固含量越高,光泽越高;分子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快,干燥过程中光油表面越易流平,光泽也越高。水油之所以光泽最低,还与其是非均相体系有关,干燥过程中水油粒子未能形成微观上理想的光滑表面,而影响光泽。在UV油的使用过程中,导致UV油光泽不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 施工工艺的问题:涂层太薄,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黏度调整不合适,产生辊痕等;
(2) 产品品质问题:选用了非高光泽的产品、批次波动等,不同的UV油,光泽相差很大;
(3) 配套产品的问题:底油太软,纸张太粗糙,喷粉量大或颗粒粗糙,油墨不平滑等。 3.2 耐磨性耐磨性与抗划伤性是两个不同的性能指标,但一般客户很难将其分得清楚,通常将其混淆。耐磨性是指涂膜抵抗外力摩擦,保护纸张或油墨的能力,在涂膜被磨穿时失去保护性。测试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耐磨仪测试,4磅压力,纸张面对面、面对背或用标准白纸,磨至油墨漏出为止,评估指标为耐磨次数。决定光油耐磨性的物性指标是光油的韧性,韧性越好,耐磨性越高。如汽车轮胎、BOPP薄膜等,韧性很好,所以很耐磨。抗划伤性是指光油表面抵抗被擦花的能力,目前适用于纸张UV油的抗划伤性的测试方法还未统一,多采用将上过油的纸张面对面或面对背摩擦,目测划痕的多少。决定光油抗划伤性的物性指标是光油的硬度,硬度越高,抗划伤性越好,如玻璃、水晶等,硬度高,抗划伤性好。从化学角度而言,产品的韧性和硬度是两个有一定矛盾的物性指标,同时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无止境地提高。为综合提升光油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化学师们通常会通过添加其它化学物质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添加有机硅或有机氟化合物,用于提升光油的滑度和耐磨性,这和汽车添加机油来提升传动装置的耐磨性是一个道理;添加一些高硬度的填料,用于提升光油的抗划伤性等。通常我们所说的光油的耐磨性,实际上是耐磨性和抗划伤性的统称。很多客户采用的是震荡仪测试,将彩盒或书刊放置到震荡仪上面的一个箱子内,通过连续24小时以上的震荡来模拟远途运输,检查被测样品表面油墨被磨花的数量,以100个样品中有多少个表面油墨被磨花来评估,合格率通常要求大于96%。这个方法很直观,但并不能直接反映是否是UV油不耐磨,还是其它因素造成。除UV光油的本身物性外,影响UV油耐磨性的因素还有: (1) 施工工艺的问题: (ⅰ) 涂层太薄,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黏度调整不合适,辊距太小等; (ⅱ)UV灯管老化导致UV油固化不完全; (ⅲ)底油或油墨未干等。 (2) 产品品质问题:采用了非耐磨型UV油产品、批次波动等 (3) 配套产品的问题:底油太柔软、纸张太粗糙、喷粉量大或颗粒粗糙等。 3.3 附着力附着力也是众多客户最关心的一个指针,提到附着力,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个产品—水性UV底油。水性UV底油和水性光油系出同门,区别是底油的Tg值(玻璃化温度,可以大致理解为固体向液体转化或软化时的温度)比光油低,光油50-80℃,底油小于20℃,且不含蜡等耐磨助剂。卡纸未经过涂布和压光,表面疏松,UV光油直接在其上面上光时,由于UV油分子量很小、易流动,会渗透到卡纸内部而无法表现出UV油的高光泽。水性UV底油的分子量是UV油分子量的100倍左右,不容易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可以起到封底的作用,给UV油白度和高光泽;其次由于底油分子量大,Tg值低,容易和纸张纤维、UV油分子缠绕,提高纸张和UV油之间的附着力。对于胶版纸,造纸的过程中已内施胶(在纸浆中加入了一些松香脂等化学黏合剂)和压光,纸张表面紧度和平整度均好过卡纸,上UV油时可以不打底已具有良好的光泽,但附着力并不能得到保证,除非使用特定的书刊UV油。对于铜版纸,出厂前已经过内施胶和外施胶(在纸张表面涂布一层胶粘剂并压光,胶粘剂的主要类型有:松香改性树脂、醋丙乳液、羧基丁苯胶乳等,这类胶粘剂和水性UV底油很类似),可以不上底油而具有良好的光泽和附着力。其它影响UV油附着力的因素还有: (1) 施工工艺的问题: (ⅰ)底油开水太多,未起到封底的作用; (ⅱ)油墨或底油未干; (ⅲ)UV油曝光不适量,UV油未固化完全或过度曝光;
(2)产品品质问题:UV油对底油的附着力差或UV油批次波动;
(3)配套产品的问题:底油对油墨、纸张的附着力力差,底油和UV油不配套,油墨晶化或内聚强度差,如金属墨等。 3.4气味评估UV油的气味有两个指标,一是施工过程中的气味,其主要来源是UV油中的残留溶剂。正常情况下,残余溶剂量为2%以下,特殊情况下,如烟包UV油要求小于0.5%。但在石油价格飞涨的今天,很多供货商为降低UV油的成本,添加了大量溶剂,如酒精和甲苯等,最高的可达到25%,这样对UV油的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极为不利的。评估UV油气味的另一个指标是施工后UV油的残留气味,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后依然不能消失。其主要来源是UV油选材不当,使用了一些味道较大但价廉的化学物质,这一点要从根本上改善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成本和选择合适材料的问题。 3.5 UV油变色或油墨变色 UV油对紫外光是敏感的,施工后的UV油如果继续暴露在紫外光下(如太阳光和日光灯),UV油会继续反应而变黄,这是UV油的本身缺陷。对于常规UV油,目前暂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但不同供货商的UV油变黄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除非使用特定的不黄变或特白UV油。对于UV油上光后油墨变色,主要原因是油墨的问题。油墨中有一些颜料,如射光蓝,是一种蓝色酸性色淀颜料,是有机染料三苯甲烷染附在体质颜料如氢氧化铝上,形成的在水中不溶性的色素颜料,价格低,色相鲜明,但其耐光性、耐溶剂性及耐碱性差,遇醇类等溶剂或遇碱时,红相易被溶解、减弱或消失。这些颜料,如使用在书刊油墨中(印刷后表面不再上光处理)是可行的,但如果用在彩盒油墨中,则非常危险,因为大多数的彩盒是有后加工处理的。检测办法是在油墨表面滴一滴底油和UV油,1小时后看油墨是否变色,非常明显。对于已印刷好的纸张,如果油墨变色,可以采用强制油墨干燥,如烘干或多放置一点时间来解决,或使用中性底油、不含溶剂的UV油、不含溶剂的书刊UV油等办法来减少油墨变色倾向。 3.6 爆油和刮花 UV油爆油指的是上光后的纸张在压凹凸、折页、啤盒或日常使用中UV油开裂的现象。刮花是施工后的UV油,用指甲或硬物在其表面刮擦时,部分粉化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UV油硬度太高或UV油对底材的附着力差造成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有:
(1)UV油过度曝光或硬度过高,这时候要注意适量的曝光度(40-70mj/cm2),最好选择柔韧性良好的UV油;
(2)UV油施工太厚,越厚的涂膜越容易爆裂;
(3)纸质太差,易爆裂,UV油的强度不足于抵抗纸张开裂的力量;
(4)底油太硬、太厚,对防止UV油开裂帮助不大或起反面作用;
(5)油墨粉化,内聚强度差,纸张、油墨、底油、UV油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时候,特别是在冬天,最容易导致刮花现象的发生。 3.7 烫金烫金是一个热转移的过程,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PET基材上的物质转移到纸张或其它印刷基材上的过程。最常用的材料是电化铝,为了解烫金工艺,最好先了解一下电化铝的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5层:第1层是PET(聚酯)片基;第2层是隔离层,在热压的作用下可脱离PET片基,常用材料为有机硅脂或其它粘力小的黏合剂,第3层是染色层,由树脂和颜料组成,烫金后保护铝粉,并赋予颜色和光泽;第4层是真空镀铝层,提供反射性;第5层是黏合剂层,主要是丙烯酸树脂和其它一些增粘树脂,在热压的作用下,黏结到基材上,这一层是决定烫金适应性最关键的一层,其黏结力大小,直接决定了该电化铝可烫的上何种基材上,如BOPP、磨吸油、水油、UV油等基材。
2、隔离层 0.01微米
1、PET片基 12-25微米
5、粘合剂层 1.5微米
4、镀铝层 0.02微米
3、染色层 1微米
图1 电化铝结构 常规的UV油是热固性材料,加热的时候不会软化,并且UV油中加入了大量有机硅和蜡类物质,这些物质不容易被粘合,所以常规的UV油是无法被电化铝中的第5层粘合的,也就是说常规UV油是无法烫金的。可烫金UV油的组成和常规UV油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具备了热软化但不融化、和高表面张力的特性,所以可以被烫金。相反来讲,如果电化铝第5层采用了一种类似UV彩盒胶性能的黏合剂,相信常规UV油也是可以烫金的。 3.8 书刊UV油从配方设计和化学结构方面来讲,书刊UV油是一种非常特殊的UV油,是针对胶版纸而开发的一种书刊专用UV油,在不打底油的情况下,便具备良好附着力、防渗透、可粘盒、可烫金等性能。书刊UV油应用到普通卡纸上时也有一定的适应性,但使用前最好经过测试。 纸张UV油的其它一些性能,如辊痕、桔皮、针孔、缩孔、麻点等现象,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产品,如凹印UV油、丝网UV油等,由于受篇幅限制,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4、纸张UV油的发展前景在环保、高效、高性能、节省能源的大环境下,UV油在印刷行业里还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以个人观点来看,以下几个UV油产品是今后值得重点关注的:(1)高光高耐磨UV油:在一定前提下,高光和高耐磨性是有冲突的,如何在高光的前提下,提高UV油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是一个技术难题。(2)无害无味食品级UV油:由于UV油中含有大量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而固化发生在瞬间(1秒内),必然会有部分小分子不能完全参与反应,如何让这些小分子完全反应,也是业内同行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3)水性UV油:这是实现UV油真正环保化的一个产品,目前技术壁垒已攻克,但如何大幅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还有待时日。 UV油墨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绿色环保油墨,与热固及挥发干燥等类型的油墨相比,具有低温快速固化,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污染少,占地小,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随着UV固化原料品种的增多,价格的大幅下跌,UV油墨的用量和品种的增长速度令人吃惊,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功能各异、品种繁多的UV特种油墨。如利用UV材料不含挥发性溶剂的特点,研制出了UV凸字油墨、盲文油墨、水晶油墨、大理石油墨;利用固化膜交联密度大、耐热性和耐磨性好的特点,研制出了UV阻焊、UV字符油墨等。
UV固化体系在印刷方面的应用始于美国,主要产品是平版印刷用UV油墨和UV光油,应用在多色胶印机上,所用的树脂为丙烯酸类齐聚物。印刷时使用含6只80W/cm的高功率紫外线水银灯的干燥系统,固化时间为几秒钟。此后,UV固化体系便很快在胶印、凸印、网印中广泛应用。
我国紫外线固化体系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紫外线固化油墨的研制成功为标志,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UV印刷在国内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目前,UV印刷主要用于金/银卡纸、镀铝纸及塑料等非吸收性材料的包装印刷,UV油墨在赋予了印刷品高质量和高光泽的同时,也给操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1)UV油墨因其腐蚀性强,所以对胶辊的要求极高,需要使用EPDM或双用墨辊。但EPDM和双用墨辊对含苯环的清洗剂特别敏感,极易硬化而改变墨辊性能。
(2)普通油墨印刷与UV印刷间的转换时间过长,且过程烦琐,如转换与清洗时间过长,需要印刷机长时间停机,从而影响生产进度。
(3)UV油墨的水墨平衡宽容度很窄,印刷中容易造成油墨乳化,影响印刷品质的稳定性,且控制不当,还会发生脏版故障。 由于UV油墨印刷后黏度高,缺乏流平性,还会出现墨膜表面粗糙、色相不够透明的现象。
(4)由于UV油墨的叠印性能不佳,需要在印刷色组间加装中间座进行固化,以改善叠印效果;而安装多组中间座增加了硬件投资。
目前国内的UV印刷市场主要集中在包装印刷领域。在包装印刷中,色块印刷较多且印量较大,对转换与清洗时间较长、水墨平衡难控制及高额硬件投资等难题尚且可以忽略,但如果这些问题发生在商业或出版印刷等以短版印刷为主的市场,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其他答案1:
慢慢使用
Leave A Comment